不知道炒股如何入手?想要学习理财,不知道入门怎么办?怎么将风险规避到最低?学会看股票行情,欢迎阅读《港股成为“生物科技”创新聚集地——大牛证券》,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大牛证券

    在CAR-T疗法大爆发的背景之下,金斯瑞的存在无疑会吸引越来越多资本的注意;其二,金斯瑞已经凭借实力拿下了来自国内、国外的多起重磅合作,如金斯瑞与杨森就CAR-T疗法达成了研发和商业化合作协议,首付款高达5亿美元。此外还有中药配方颗粒企业中药、大输液龙头石四药等特色企业。药明生物作为生物制剂CRO龙头企业,自然有望享受行业扩容的红利。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同样排在市值排行的前二十位,每家公司所对应的PE却大不相同,也就意味着对其的估值与认可程度完全不同。前35家100亿美元以上市值的公司,只占美股制药板块5.7%的公司数,总市值达到了4万亿美元,占了制药板块84%的市值。同时期A股296家上市公司市值总计31万亿元人民币,平均市值117亿元,中位数50.9亿元。作为全球最大生物制药企业之一,安进公司贵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领头羊,拥有极强的研发能力和产品优势,坚持在疾病治疗的生物技术领域内发展,主要涉足的领域有人类基因组,癌症,神经科学和小分子化学等。而药明生物之所以赢得如此高的PE,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业界对于药明系自然的推崇,但更重要的是药明生物作为生物制剂CRO龙头,本就有着不俗的实力,再加上生物制剂外包市场发展迅速,需求强劲。香港市场拥有一些极具特色的稀缺标的,如基因合成和细胞免疫治疗的龙头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生物制药外包服务的龙头公司药明生物;市值大且未来增长明确的大型公司如三生制药、石药集团、复星医药、生物制药等。根据Bloomberg统计,按照50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为市值划分区间,制药板块500亿美元以上市值公司约16家,占美股制药板块公司数量6%,但市值占比却达到了68%,创造了19,648亿美元的市值。港股上市新规借鉴国外生物科技研发之路,有望使生物科技公司估值体系得到重估。而市值在100至500亿港元之间的则相对较多,有18家。上半年,全球首个从本土和海外同时追踪生物医药行业的公共指数“生物医药指数”(LoncarChinaBioPharmaIndex,LCHINA)正式上线。由于国内证券交易市场上市条件对盈利规模的要求,相当一部分没有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被拒之门开

    生物医药未来方向看生物科技(Biotech),Biotech看港股。最终32家公司脱颖而出,有24家是在香港上市,包括复星医药、石药集团、生物制药、三生制药、国药控股、金斯瑞、远大医药、华润医药、康哲医药、上海医药、白云山、绿叶制药、石四药集团、东阳光药、丽珠医药、药明生物、昊海生物科技、BBI生命科学、亿胜生物科技、先锋医药、山东新华制药、四环医药、李氏大药厂及复旦张江;8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泰邦生物、和黄药业、FibroGEN、西比曼生物、Athenex、科兴生物。生物医药行业和资本二者之间有天然的亲和力。实际上,即便是放到美国市场之中,制药板块仍然会呈现出类似的趋势。100-500亿美元市值公司共有19家,市值占比在16%左右,创造了4573亿美元的市值。因此不少国内企业来到香港证券市场上市交易,使港股成为生物科技创新的聚集地。国内A股生物医药板块上市公司296家,而香港市场也已经达到131家。目前国内生物科技时代已经来临,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产业核心将向生物科技创新转移。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征求意见稿,生物科技是指运用科学及技术制造的商业产品、用于医疗或其他生物领域。和A股相比,港股医药板块市值两级分化明显,体量较小的创新型公司数量更多。PEttm最高且有一定体量的公司包括动物保健品(563x)、希玛眼科(193x)、药明生物(126.4x)以及金斯瑞生物科技(95x)等。市值在500至1000亿港元之间的有11家,包括国药控股、药明康德、阿里健康、石药集团、复星医药、百济神州-B、生物制药、华润医药、白云山、药明生物和上海医药。在港股这131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之中,市值在1000亿港元以上的则只有美国AMGEN-T(安进公司)一枝独秀。进入LCHINA榜单的公司必须在美国纳斯达克或上市,且满足三大条件:第一,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者;第二,植根于,或业务占重要比例;第三,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

    按上面的计算,在香港上市的131家医药类公司中,前9.2%的12家500亿以上市值公司占据了整体市值的77.3%;前27%的31家100亿以上市值公司则占到93%。能被挑选进入生物医药指数的公司,都可以称得上是生物技术的弄潮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全球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市场由48亿美元增长至84亿美元,符合增长率为19%,而随着全球市场的发展,我国生物制剂研发服务市场也有7亿元增长到21亿元,复合增长率则为30.5%。根据大熊(:白大熊)的统计,截至度最后一个交易日,港股市场上的这131家医药类上市公司,总市值则达到了25万亿港元,平均市值175亿港元,中位数16.0亿港元。然而生物医药行业特点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投入大以及回报率丰厚,决定了这个行业对资本持续的、大规模的需求。此前,LoncarInvestments设立的癌症免疫疗法指数(LoncarCancerImmunotherapySectorIndex)成功见证了肿瘤免疫领域(Immuno-Oncology,IO领域)的井喷。这也代表着生物制药创新企业正凭借着与全球同步或领先的技术实现与国际巨头公司的全球合作。而从长远看,生物科技研发的沃土将会孕育具有强大研发能力和丰富研发成果的行业巨头。目前国内生物科技时代已经来临,并逐步与国际接轨,国内产业核心将向生物科技创新转移。市值向龙头集中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其中,上海复星医药(HKSE:2196)权重最高,为61%,在美股上市的百济神州(NASDAQ:BGNE)以53%的权重位居榜单第5位。金斯瑞之所以备受认可,无外乎两方面原因:其一,金斯瑞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在CAR-T领域有实质性进展的公司。这是由国际知名投资机构LoncarInvestments设立的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美国与当地上市公司的视角来关注生物制药行业的指数。同知名的纳斯达克生物技术指数(NASDAQBiotechnologyIndex)一样,此次入指LCHINA的公司同样占有不同的权重

如若您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本栏目的更新。